美丽乡村建设

1、政府主导,社会参与

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动、部门协调、规划引领、财政引导上,形成整体联动、资源整合、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。

2、规划引领,项目推进

(1)统筹兼顾、城乡一体。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坚持“绿色、人文、智慧、集约”的规划理念,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、发展现状、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,结合城乡总体规划、产业发展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、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,到“城乡一套图、整体一盘棋”。

(2)因地制宜,“四美”标准。按照尊重自然美、侧重现代美、注重个性美、构建整体美的标准,开展村庄风貌设计,着力体现一村一业、一村一品、一村一量,按照宜工则工、宜农则农、宜游则游、宜居则居、宜文则文的原则将建制村分类规划,建设工业特色村、高效农业村、休闲产业村、综合发展村和城市化建设村。

3、以人为本,切实可行

(1)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,达到群众满意,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。

cs1.png

公厕革命

采用“PPP”模式、企业投资、建设并运营,政府支付服务费用并实施监管

1、因地制宜提升建设标准

(1)“一个公厕一道风景”,在公厕的外观建设上,不拘于传统的建筑形式,融入景观构筑物概念,注重将公厕与周边风景、本土文化、艺术品位设施相协调。

(2)结合实际,积极采用新技术、新材料来建设公厕,用科技成果武装公厕,使公厕符合现代时尚、方便实用、节能节水、保护环境等要求,让公厕更经济、更环保、更便捷、更人性、更易维护、更耐用。

(3) 在无上下水系统依托区域,选择能使污物自然化解、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合适地点,加强自然通风措施,并采用资源型生物公厕技术、无奥化技术等先进技术,保持公厕整洁,内部干燥干净,无异味。

(4)利用防冻技术解决探索寒冷地区公厕的防冻问题,利用免水可冲洗技术、超节水厕具技术解决缺水地区公厕的冲洗问题。

2、细节着手提升服务质量

(1) 实行专人管理,明确管理标准,并将公厕管理制度、管理标准、管理岗位责任制进行公开公示,强化社会监督。利用科技手段,将手机移动定位、在线互动、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公厕体系中。

(2) 成立专业设施维护队,定期对公厕内易损坏物件进行排查,发现损坏及时更新维修,保证公厕设施完好无损,正常运行。

cs.png